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執行檔(exe)無法打開的解決辦法

某些時候在中毒或殺毒時,更改了regedit註冊表的內容,使電腦裡的.exe檔無法正常執行,點擊時就會跳出Windows無法開啟這個檔案:請選擇程式的對話視窗。
解決方法:
方法一:
1.先將C:\WINDOWS\regedit.exe改名為regedit.comregedit.scr
2.執行regedit.com,找到HKEY_CLASSES_ROOT\exefile\shell\Open\command
將預設值改為"%1" %* 。
3.再將regedit.com改回regedit.exe即可。

方法二:(只適用於win2000/xp):
1.將C:\WINDOWS\system32\cmd.exe改名為cmd.comcmd.scr
2.開啟cmd.com
3.鍵入下面兩個命令:
ftype exefile="%1" %*
assoc .exe=exefile
4.將cmd.com改回cmd.exe
重新開機後,執行檔.exe就能執行了。
(網路摘錄)

Run and RunOnce Registry Keys

The Windows registr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keys:
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
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Once
HKEY_CURRENT_USER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
HKEY_CURRENT_USER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RunOnce

美元遭遇入侵者美監管局或大刀砍向比特幣

記者楊可瞻實習記者曾慈航
追隨者讚美比特幣(BitCoin)將是未來最好的貨幣,其手續費極低且不易被追踪,可以交易房產、藝術品,甚至用於慈善捐款,反對者則認為比特幣不過是一種幻覺。現在,比特幣持有者不得不留個心眼,因為近期有消息稱美國監管當局可能會將這一虛擬貨幣納入監管。
部分企業轉戰巴拿馬
近日,一位接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(CFTC)的知情人士透露,該局正在緊張討論是否應該將比特幣納入監管範圍。幾乎就在同時,CFTC的五名委員之一巴特·奇爾頓(BartChilton)透露,“比特幣肯定需要我們進行探索,因為它並非壟斷貨幣,持有者可能會因此有重大風險。”
不同於美元由中央銀行發行,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P2P軟件產生的數字貨幣,由中本聰(SatoshiNakamoto)於2009年提出,具備去中心化、全球流通、專屬所有權等優勢。如果用戶想購買比特幣,必須使用計算機大量運算進行“開採”,而這依賴於是否擁有一塊高端顯卡。
事實上,這已不是美國監管當局首次注意到比特幣。早在今年3月,美國財政部就表示,虛擬貨幣一旦涉足交易或轉賬,就應該被視為“貨幣服務業務”。這意味著,從事交易方必須向政府提交相關信息以及說明怎樣規避洗錢。
自從該新規頒布以來,至少有三家北美企業的賬戶被銀行關閉,包括紐約當地交易所Bitfloor,其至今都沒有向客戶退款。
“據我所知,已經有一部分企業搬至巴拿馬規避審查”,Bitcoinstore.com的創始人羅傑稱,“即便比特幣交易在美國變得困難,這並不代表其在全球範圍內就沒有市場。”
知情人士透露,一旦比特幣有了衍生品合約,勢必將受到CFTC的監管,而單純的貿易支付則不會惹上麻煩。另外,帶有槓桿的比特幣交易也將受到監管。
不確定的未來
比特幣從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,其造就一群“百萬富豪”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。然而,一旦美元的統治地位遭遇挑戰,比特幣將有可能在美國被禁止交易,其未來也將存在極大不確定性。
斯坦福大學金融學教授D​​arrellDuffie指出,“美國政府並沒有容忍非官方貨幣的傳統,如果比特幣太過流行而成為美元的替代貨幣,相信監管當局將果斷介入,很可能會遵從1862年印花稅法進行管制。”
而比特幣的粉絲們則將比特幣視為新一代全球貨幣。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查詢了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MT.GOX的最新數據,1比特幣可兌換110.9美元,較今年創下的歷史峰值266美元已大幅貶值58%。從創立以來,比特幣已累計升值14.5萬倍,而美元指數自1967年以來卻累計貶值31%。
根據比特幣中國交易平台的描述,“比特幣交易有極高的風險,它沒有像中國股市那樣的漲跌停限制,同時交易是24小時開放的。比特幣由於籌碼較少,價格易受到莊家控制,有可能出現一天價格漲幾倍的情況,同時也可能出現一天內價格跌去一半的情況!入市須謹慎,一定注意控制好風險!”
當然,比特幣並非沒有倖存下來的可能。據悉,另一種虛擬貨幣Ripple獲得了風投巨人AndreessenHorowitz的青睞,而現在也有不少風投資金湧入比特幣,比如交易平台Coinsetter最近就獲得了幾筆注資。
比特幣融入生活
儘管比特幣面臨著來自網絡安全、經濟學界以及金融監管機構的重重壓力,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,仍有不少人對比特幣的未來抱有信心,因為其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。
據美財經網站BusinessInsider近期採訪的一位匿名人士,他表示計劃將自己位於特朗普休南酒店(TrumpSoho)的公寓出售,但他只接受比特幣進行支付,並將在BitPremier這個首家經營比特幣與奢侈品交換的網站上刊登自己的交易。
比特幣的使用範圍並不僅限於交易高級公寓,BitPremier創始人AlanSilbert表示,其網站還會發起有關巴哈馬別墅(BahamasVilla)與雷若伊-尼曼(leroyNeiman)藝術品的交易,另外法拉利和梅賽德斯的交易也會到來。隨著比特幣生態環境的不斷成熟,參與比特幣交易的人將會越來越多。
據了解,一些人選擇讓比特幣走進自己的生活,是由於其對傳統紙幣的信心喪失。常帶領商務人士前往柏林附近的英國導遊HeidiLeyton就因此喜歡上了比特幣。她的兩名西班牙朋友由於擔憂西班牙經濟,決定拿出價值3萬歐元的遺產來購買比特幣,約3年後她朋友的比特幣價值已經大漲。
朋友的經歷也讓Leyton加入到了比特幣交易中,現在她也願意接受通過比特幣來向其支付導遊費,“看看現在經濟的走勢和我們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吧,尤其是塞浦路斯問題,我並不放心將我的存款放進銀行。”

使用“比特幣”遇糾紛難維權

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運算來“挖礦”、流通上限2100萬枚……從今年年初開始,一種神秘而瘋狂的貨幣——“比特幣”在國內小圈子內悄悄走紅。這種最早由計算機極客創造的網絡虛擬貨幣由於其稀缺性、無國界性成為全球熱炒對象,甚至出現了貨幣化的傾向。
4月底,美國電商巨頭eBay表示正在探索將“比特幣”融合到PayPal支付體系中,而國內淘寶上也有部分新潮賣家開放“比特幣”付款功能。“比特幣”交易的過程究竟如何?購物支付是否安全?記者做了一番調查。
並非“想買就能買到”
“比特幣”的價值3年間暴增2萬倍,羨煞了無數人。在國內小圈子內,“掘金族”和“投資族”相繼崛起。淘寶上,500多個賣家做起了“比特幣”買賣的生意,而另一端,買家持續增加,線上30多個500人規模以上的“比特幣”QQ群中,除了少數“挖礦”的技術派,絕大部分為交易派——學習如何交易、探討投資價值。
記者親身體驗了一番“比特幣”的購買流程,發現這種神秘的“貨幣”還不是“想買就能買到的”。“比特幣”的轉入和轉出都需要一個特殊的平台——“比特幣”賣家首先需要擁有一個“本地錢包”,相當於開一個個人賬戶,而這個“錢包”來之不易:首先必須下載安裝比特幣錢包客戶端,雖然其大小僅9MB左右,但安裝後還需經歷48小時的“熬煮”——兩天不間斷在線的區塊升級,這些區塊數量約為24萬個。記者發現,這些下載的數據量接近9G。
當然,買家也可以註冊“網絡錢包”,有點類似將錢儲存在“網絡銀行”中。不過,“比特幣”QQ群內多位“老鳥”認為,相比儲存在自家電腦系統中的“本地錢包”,“網絡錢包”不一定安全,“就像你把錢存在別人的網絡上,你說安全不?”
在經過“熬煮”之後,“本地錢包”升級成功,並出現一串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“比特幣接收地址”,意即各種收入記錄,通過這個地址才可進行各種交易。記者隨後嘗試在淘寶一家店鋪中購買了“比特幣”,經過約1小時左右的6道自動確認工序後,賬戶上才顯示出比特幣的金額。若是在官網上購買,比特幣的交易還需支付一定手續費,相當於股票交易中的佣金,比特幣中國的交易手續費是0.3%,昨天的交易價格為1比特幣約等於730元人民幣。整個購買過程體驗下來,記者感覺十分“虛擬”,看到的只有錢包賬戶上的數字變動,而這個數字因沒有相對應的紙幣,讓人缺乏安全感。
購物支付像“地下交易”
4月底,eBayCEO約翰·多納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,網站正在探索各種方式,希望將比特幣整合到PayPal支付網絡中:“虛擬貨幣是當前值得關注的領域,這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,所以我們正在密切關注比特幣。”
這並非第一家支持比特幣支付的企業,如在GrassHillAlpacas.com,消費者可用“比特幣”購買羊駝毛絨襪子;在PizzaForCoins.com,可以訂多米諾披薩。不過,eBay卻是首家願意嘗試網絡整合的全球性電子商務巨頭企業。業內人士認為,這一做法將為“比特幣”提供強有力的背書。
在國內,少數淘寶賣家也開始別出心裁嘗試“比特幣”支付。在購買了比特幣後,記者又聯繫了一家出售創意光盤的淘寶店鋪,對方表示可通過“比特幣”進行貨款支付。在確認購物後,賣家將向買家發送“比特幣”接收地址,由買家打款,收到“比特幣”後發貨。不過,記者很快發現了問題:由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並不接收比特幣,因此交易是脫離支付寶進行的,這意味著,在打款後,賣家有可能不發貨,買家也無法給出評價。
這位賣家告訴記者,他的小店內已經有多人嘗試“比特幣”支付。作為一種折中方案,買家可在頁面上確認購買,由賣家修改後台交易數據(如將原本100元的價格改成0.01元),而買家則通過“比特幣”完成剩餘支付,以保證在支付後有評價的權利。不過,IT律師趙占領認為,由於國內尚無線上支付系統融入“比特幣”,使用“比特幣”支付等同於“地下交易”,需要承擔一定風險,而且一旦出現後期糾紛,難以維權。他指出,這種“地下交易”的形式很容易滋生洗錢。
“數字貨幣”投資風險大
在“比特幣”的價值被開采之後,更多的“虛擬錢幣”紛至沓來,比如更小眾的Ripple(瑞波幣)、Litecoin、PPCoin等等。其中,瑞波幣被稱之為比“比特幣”更為激進的數字貨幣,由開放貨幣公司(OpenCoin)5月公開發行,“創造一千億單位,絕不增加”,而由於包括安德森·霍洛維茨在內的幾家著名風投機構跟進,瑞波幣被外界看做是“比特幣”之後的又一投資熱點。而Litecoin、PPCoin則建立在“比特幣”的設計理念上,都是採用數學技術來控制新貨幣的產出,並限定最高限量。
對於一波又一波“數字貨幣”的來襲,4月出版的《經濟學人》樂觀指出,“可以預期的是,某種形式的數字貨幣,必將對整個金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。 ”不過,文章撰稿人對於“比特幣”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,“'比特幣'想要成為主流貨幣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由於本身的缺陷和新的數字貨幣的替代,'比特幣'貨幣體系最終可能無法維持甚至陷入崩潰。”
趙占領分析認為,“比特幣”等數字貨幣的投資目前主要有三大風險。首先是安全層面的風險,“比特幣的官網已數次被黑客襲擊,這與後來其價值的劇烈波動有著直接聯繫,嚴重的甚至會產生信任危機。”其二,是政策風險,“比特幣”也好、“瑞波幣”也罷,目前只在全球極小範圍內流動,對各國的法定貨幣尚未形成衝擊,“但隨著這些數字貨幣的影響範圍和支付領域越來越大,必然會有政府介入規範,以確保一國的金融主權和金融秩序。這是最大的風險所在。”
“最後是各種數字貨幣帶來的衝擊。”趙占領認為,稀缺性是“比特幣”的最大價值所在,若是變換一下運算法則,導致更多數字貨幣出現,這顯然會稀釋其原有的價值,甚至造成數字貨幣的集體“淪陷”。
 記者徐晶卉